2018濰坊小升初語文總復習(40)
來源:家長幫論壇濰坊站 文章作者:天淡淡OOO 2018-03-12 20:16:23
寫作文時,在關鍵的地方用簡明扼要的語句點明文章題目的含義,這在寫作上稱為"點題"。點題使文章中心明確,主題鮮明,而且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點題的方法和形式多種多樣,這里我們試以課文為例,談談點題的五種方法。
一、比喻點題。
如"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長城》),用"像一條長龍"來比喻長城的長,同時用飛往月球的宇航員拍攝的地球照片能清楚看見"長城"來點明長城的雄傳壯麗,"在世界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二、引用點題。
如"北京有句歇后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盧溝橋的獅子》),作者引用歇后語點題,贊美了盧溝橋獅子的數量多而且雄偉壯麗。同時這里是抗日戰爭爆發地,描寫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設問點題。
如"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海底世界》)造成懸念,吸引讀者急于閱讀下去。結尾"海底真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一問一答,緊扣題意,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
四、反復點題。
如"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人》)這句話兩次出現,反復點題,突出中心,作者把中朝兩國軍民依依惜別的感情表達得一次比一次強烈,體現了中朝人民的友誼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五、擬人點題。
如《白楊》一文結尾"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里用擬人點題手法,借物喻人。爸爸希望孩子能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含義深刻,深化主題。
28. 給文章留點"空白"
記得宋代有一位畫家這樣說過:"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意思就是,畫山不要把山頂畫出來,只要畫出云霞繚繞的山腰,足可想象其高;畫水不要把源頭水尾畫出來,只要畫得彎彎曲曲不見盡頭,足可想象其長。
同樣道理,我們在寫作時,不要怕別人看不懂,把話說盡了,使文章"言盡意盡,全無余味",而應"引而不發",留點"空白",讓讀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補,這就是寫作上的"空白"藝術。
有一篇題為《賣柿子的姑娘》的作文是這樣留"空白"的。文章寫一個姑娘賣柿子,迎面走來了母女倆,媽媽問:"柿子多少錢一斤?"姑娘答道:"一元五角錢一斤。"媽媽揀了一個自己先嘗起來,又揀了一個給女兒品嘗。嘗罷以后,這位媽媽說:"這柿子沒熟透,澀得很,我們不買了。"可女兒卻不依,嘟著嘴說:"媽,柿子甜得很,我要買嘛,我要買嘛!"母親白了女兒一眼,拉了她要走,這時賣柿子的姑娘揀了兩只大柿子,送給了那女孩。文章就這樣戛然而止。不難看出,這正是小作者故意留下的藝術"空白"。文章雖然沒有發表任何議論,可是,母親的自私,女孩的天真,賣柿子姑娘的善良、純樸,完全蘊藏在這"空白"之中了,它激發了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領會、去品味,從而收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當然,文章中的"空白",絕不是空洞疏漏,而是一種創造性的特殊減筆,是以簡勝繁,它往往會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魅力。
剪紙的聯想
有一次,看一位老藝人剪紙。只見他拿了剪刀在一張大紅紙上靈巧地舞弄著,一會兒,一幅栩栩如生的"喜鵲登梅"圖便剪成了。這時,聽見旁邊一位女孩子說:"真可惜,一張紅紙大半都給剪去了。"看看地上,果然有堆紅紙屑。可這卻讓人想到了一個寫作上的問題,即如契訶夫所說:"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所謂"不好的地方",就是指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