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青春期健康教育 家長是主角
來源:網絡 文章作者:匿名 2009-04-10 10:19:40
教育部新近公布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引起熱議,其中“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學性知識”的規定尤為引人關注。中學生的性教育困惑還沒有解答清楚,小學生的問題卻在悄然中突現。一項調查顯示,75%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從生理上已經進入青春期早期。面對著這些懵懂的小學童,教師和家長也有點懵懂:他們的性教育怎么樣?講到什么程度?
◎數據◎
75%的高年級小學生進入青春期早期
月經、夢遺……這些曾經在中學時代才發生的神秘生理現象,不經意間開始在小學高年級時期就有了首次。
去年,西城教育研究學院德育心理部在全區范圍內對小學高年級500多名學生進行了青春期相關內容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從學生身體發育的狀況來看,大約75%的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體發育已經進入青春期的早期,其中10%左右還已經出現第二性征的發育。
“在家長、老師眼里,小學生還是孩子,不需要這方面的教育,可是隨著孩子們生理發育的提前,性心理發育的前傾,他們已經開始關注青春期的一些問題了。”西城教育研修學院德育心理部副主任關京說,“如果正規渠道的教育并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不能幫助他們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他們會通過其他途徑獲取自己想了解的東西。”
關京指出,這些途徑獲得的知識對學生是否安全值得關注,目前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對這些缺乏分辨能力的青少年來說,會使他們成為受到負面影響最嚴重的群體。
◎現象◎
小學開始推行青春期健康教育課程
為了讓懵懂的孩子健康地度過這個階段,西城區教委從這個學期開始在小學推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市教委則在經驗總結基礎上向全市推廣。
在高年級的課堂教學觀摩現場,記者看到小學青春期健康教育課更多的是讓孩子們樹立男女性別意識,同時滲透社會對男生剛毅等的要求。而在三年級的青春期教育課上,老師也是用游戲、畫圖等方式讓孩子們描述自己對性別的認識。
在“我最喜歡變成男/女”課堂教學實名調查環節,一個女生現場畫了一個卡通娃娃:頭是一個梳著小辮子的可愛女孩,身子卻是一個帥氣的男生,其中的文字寫的是“我是個變成男孩的女孩”。
讓大家感到詫異的是:有著“女生想變成男生、男生想變成女生”想法的小學生還真不少。根據上課老師的現場統計,全班有大約20%的小學生想變性別。對于小學生的這種想法,上課的老師分析認為,主要是孩子的某種愿望因為性別限制沒有得到滿足,比如男孩喜歡芭比娃娃、女孩想玩一些更劇烈的運動等,但家長卻認為孩子這樣的想法可能導致性別錯位,所以從小限制孩子向異性方向發展的興趣和要求等,反而在孩子心底強化了這種優點扭曲的性別取向,這應當引起社會和家長的警惕。
◎困惑◎
小學青春期教育講到什么程度合適?
不少的老師和家長都認為:應該提早對孩子進行青春期健康教育。但正如家長和老師還沒弄清對中學生如何進行青春期教育一樣,小學生的青春期教育也是讓家長和老師找不到合適的“抓手”。
參與青春期試點教育的北京實驗二小、育民小學、順成街一小等小學老師說,與中學生整體基本進入青春期、有了明顯的性別癥狀不同,小學生卻只是部分進入青春期早期,這就給老師出了難題:統一講吧,一些還不明白;個別講吧,又無法統計哪些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早期。
“現在主要向學生介紹青春期心理,認識男女性別差異。”一位老師說,“生理差異、性知識等都無法也不敢涉及。怕把握不了尺度引起家長的不滿和勾起學生負面的好奇心。”
實際上,不少家長真有這種隱憂。海淀區一所小學的學生家長反映,聽說學校利用班會、心理健康課給孩子進行青春期知識普及,“盡管我們很放心老師講授的內容是科學的、準確地,但真的有點擔心,本來孩子不知道不好奇,老師一講會不會勾起他的好奇心呢?”
◎建議◎
家長是孩子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主角
針對悄然出現的孩子生理成熟提前現象,教育專家們認為家長應該是孩子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主角。全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課題組組長王加綿教授指出:7歲之前的性教育,父母的作用無疑是最重要的。
“為了讓孩子能發育成正常、健康、幸福的成年人,性教育的實施應越早越好。”王加綿教授說,“性教育是從性認識開始的,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懂得性是一件好事,正大光明的事,所以家庭中溫馨和諧的氣氛,父母之間及與子女之間的所有親昵行為都是給孩子的最好的性教育。”
小學教師榮曉飛也提倡讓家長參與青春期生理知識傳授。“由于家庭環境的特殊性,與學校青春期性教育相比,家庭在青春期教育方面有些特殊優勢。”榮曉飛說,“這是因為性本身具有高度的個體性和隱秘性,學校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家長面對的則是自己的一個孩子,在交往頻率、觀察的細致性、了解的深度上,都遠勝過老師。”
由于受錯誤觀念的影響,目前不少家長在對孩子的性教育上存在一定的誤區,如有些家長認為了解性知識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產生不良影響;有些家長則認為性教育不必專門進行,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當然,大多數家長能認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又感到難為情,在孩子面前難以啟齒,因此錯過了良好的教育機會。
教育專家建議家長:當孩子向家長問及有關性知識時,家長不能大聲斥責,也不應該避而不答,應予以適度的解釋。正因為孩子不知道,才產生好奇,就想究根問底,我們應該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以免孩子通過其他渠道了解時,受不良因素的誤導。
教育專家尤其提醒小學高年級的班主任老師,要協助家長為學生準備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第一堂課。例如:通過相關課堂普及基本常識;利用家長會、家校合作等方式給家長提供家庭普及性教育的方法等,引領家長并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度過煩躁的青春期。
一些小學教師的做法也值得其他老師借鑒。“在小學中年級,由于處于青春期發育的學生較少,在此階段,我一般對學生是進行個別談心,找個別家長商討教育的方式方法。”海淀區一位教師說,“到了高年級,由于敏感的男孩子特別想知道一些與此有關的事,我覺得時機成熟了,應該告訴他們一些有關知識,讓他們在家庭中展開調查,收集資料,讓學生在了解一些生理知識的同時,也了解到自己的生命來之不易,以后要更加珍愛父母,珍惜生命。”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