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互通到攜手發展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2-12 09:36:16
近兩年,教育的跨區合作成為一個熱點,主要包括校長教師跨區流動、跨區聯合教研、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及對口支援薄弱學校等內容。在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下,跨區合作是縮小區域教育質量差距、促進區域協調均衡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合作過程中,需要著力破解組織管理、資源共享、監督評價等方面的障礙,以提升跨區域合作的效益。在實踐中,基層因地制宜,探索出許多成功經驗,跨區合作也從最初的互聯互通逐漸走向了攜手發展階段。
做好頂層設計 完善配套政策
以上海市義務教育“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簡稱“攜手計劃”)為例。2017年,上海市在總結郊區義務教育學校委托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出臺了“攜手計劃”,包括郊區學校精準委托管理和城鄉學校互助成長項目兩個核心內容。在推進該計劃過程中,特別重視市級層面統籌協調,以受援方(即郊區)為主體推進實施,健全不同區縣學校共同進步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規范過程管理,提升工作效益。
市一級教育行政部門為區縣合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制度。一方面,由市教委安排相應的經費,保障委托管理、項目合作、教師流動、學校建設運行等工作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強調人才保障,在教師編制、職稱評定、專業成長、績效工資總量統籌安排等方面予以適度傾斜,激發中心城區和郊區的積極性。同時,實施對區縣合作的監督考核,將跨區項目列入各區教育工作評價指標和綜合督政范圍。
郊區教育局負責發動本區內中小學查找在課堂教學效益、學校管理效能、特色課程開發、師資隊伍建設、家校社聯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形成基于核心問題的具體實施項目。
中心城區教育局根據郊區學校提出的項目需求,充分挖掘本區優質教育資源,遴選有成熟經驗和品牌特色的學校、專業機構。同時,為相關機構和人員提供經費支持和政策傾斜。
以“攜手計劃”為代表的跨區合作,充分發揮了中西城區的辦學經驗和優勢,有效提升了教育薄弱地區學校的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推動了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搭建多樣平臺 豐富合作類型
豐富的合作類型有助于擴大跨區教育交流的范圍與效果。在平等協商、需求對接的基礎上,開發多樣化的合作項目和交流內容,探索形成區縣合作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辦學理念方面,跨區合作的重要目的就是將先進區縣的辦學理念傳遞至薄弱區縣。借助與中心城區的合作,上海遠郊崇明區新城幼兒園將靜安區南西幼兒園“快樂玩、有效學”的辦園理念與課程模式整體引入,設置了相應的科學探究室、思維電腦室等專用活動室。崇明江帆小學引入靜安一師附小“愉快教育”的辦學理念,推動本校實施素質教育。
師資流動方面,以集團化辦學為重要推手,跨區分享優秀教師團隊的經驗,構建成員校骨干教師柔性流動“蓄水池”,實現優質資源在集團內部的跨區跨校流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范圍。在上海市教師隊伍建設十三五規劃中,進一步強調建立基礎教育高端人才流動制度,實施新晉特級校長、特級教師赴郊區學校任職任教制度,扶持郊區農村學校發展。
師資培養方面,中心城區對郊區新校教師進行跨區浸潤式培養。崇明區教育局聘請黃浦區資深教研員指導本區青年教研員,2017年共有兩批17位青年教研員赴黃浦跟崗培訓。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東灘學校的所有教師必須在城區實驗學校學習半年以上,才能正式教學。還有的城區學校每兩周派一位優秀教師到郊區校,為青年教師授課評課,同時借助網絡直播形式進行聯合教研活動。
異地聯合聯動 拓寬教育視野
構建跨區聯合體,是區縣教育合作的重要內容。
教育研究聯合體。針對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長三角地區圍繞中小學德育工作成立區域聯盟,三省一市有關教育部門得以分享彼此的新理念與新方法,形成區域德育工作改革發展的有效機制,構建“長三角德育一體化”教育共同體。
同時,成立長三角地區成立教育協作發展研究中心,作為一個協調機構,與三省一市教育部門進行對口協調溝通。借助這一機構,長三角內部得以各司其職、取長補短,共享教育成果。該機構還為區域教育合作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包括教育協作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建設教育資源數據庫及教育協作發展決策服務平臺等。
教育督導聯合體。2013年起,上海市開始推進區縣教育督導劃片聯合體的整體合作機制。全市16個區按照“中心城區+郊區”的組合方式被劃分為4個督導聯合體,每個聯合體包括4個區,以教育督導聯合體為活動單元,開展教育督導論壇、互訪學習考察、互派督學參加本區督導工作等,探索創新形勢下區縣教育督導部門的聯動機制研究。
比如,虹口區教育督導室領銜的上海市教育督導第二聯合體開展“關于跨區縣教育督導聯合體運行機制、合作模式的研究”課題,探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方式,實現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聯合體以文本形式確定基本組織框架和日常運行機制,設計聯合體組織合作交流的具體內容,商定共建聯合體的渠道和平臺,形成各區督導負責人定期活動機制。聯合體實現了區縣教育督導機構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實踐中,聯合體根據跨區合作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設置相應的考察指標,建立起適用于教育合作不同階段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有助于及時發現教育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指導后續工作,降低合作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
在此基礎上,實行“捆綁式”、一體化的考核評價方式,將教育合作成效作為考核指標,建立起共同的績效激勵機制。督導過程中,強化對參與主體合作態度和行為的考核,淡化合作項目的數量等“攤指標”方面的考核。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