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教孩子餐桌禮儀了(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0-07 14:49:12
4歲:對禮儀的要求增加
隨著孩子動作的協調性和對事情的理解力加強,對于禮儀的要求也可以進一步增加。
●要等到所有的人入座后才可以吃,體現著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入座之后,要把餐巾鋪在膝蓋上,用它擦完嘴或手后,再重新放回到膝蓋上。
●不要邊吃邊說話,更不要打斷別人的說話,除非有緊急的情況。
●吃飯時嘴里不能發出聲響,不管是喝湯還是喝飲料。飲料快見底前,不要全部喝完,要在杯底留一些,這樣就不會發出嘖嘖的聲音。
●除非是手指食物,否則大多數情況下要用叉子或羹匙。
●避免刀叉敲盤子,就算是不小心發出聲響,有必要說聲“對不起”。
●吃起來不要狼吐虎咽,要慢慢享受食物,頻率大約是食物咽下5秒后再吃下一口。
●乖乖坐在位子上,要跟上其他人吃飯的節奏,直到就餐結束,或家人同意離開飯桌。
5歲:完善餐桌禮儀的細節
5歲孩子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從細節上入手,進一步完善餐桌禮儀。
●食物離得遠,夠不到,可要求離著最近的人幫忙遞過來,但不可站起來或跨過別人的盤子伸手拿,防止夠的時候袖子意外蹭到別人的盤子上。
●不喜歡的食物可以不吃,但不要對食物做負面的評價,例如“難吃”“惡心”之類的字眼。學齡前兒童還理解不了別人感情受傷這類的字眼,要教他們有禮貌地說不,鼓勵他們用諸如“謝謝,我不需要”“不是我的”這樣的字眼來取代。
●學會在飯桌上有禮貌地請求,要食物時務必帶個請字,諸如“請遞我點土豆”而不是“我要土豆”。當喜歡某種食物時,千萬不要嚷嚷著說:“再來點雞肉!”或者把手直接伸進土豆泥,這時可用請求的語氣:“我能再來點嗎?”
●如果就餐中間離開桌子,要先打招呼,得到大人的允許。如果孩子執意沒吃完就先離開,一旦離開,規矩是不能回來再要食物,甚至包括甜點。如果只是要上個廁所,可以說:“我能離開餐桌一小會兒嗎?”而不是很大聲地說:“我要去尿尿。”
●無論別人幫你遞肉汁,還是幫你切肉或者招待吃飯,都要學會感恩,即使那個人是你的爸媽。
6歲+:了解餐桌禮儀的意義
學齡或以上兒童精細動作已經形成,開始懂得他們的行為能影響到其他人,掌握的禮儀要更全面、更深入。
●孩子每次會對使用什么器具有困惑,了解餐具的使用,讓孩子有成就感和獨立性。基本原則是依用餐順序由外而內取用。練習用餐刀自己切食物,餐刀的使用要得體,注意肢體動作,切的時候用刀刃輕輕地做前后運動,而不是對著食物狠命戳下去。
●知道如何擺放餐具,一定要記住BMW這個縮寫。這條簡單的規則幫助他們記住什么該放在哪里,B代表面包,M代表牛奶,W代表水。牛奶和面包放在餐具的左側,水杯要擺放在右側。刀叉的擺放,是根據單詞left左和right右所含的字母數來決定的。叉子fork擺放在左邊是因為它有4個字母,而餐刀knife放在右邊是因為它有5個字母。
●取食時,要通過公用的服務調羹把食物放進自己的盤中,而不是自己的湯匙。
●在餐桌上要照顧別人的感受,是美國孩子很重要的一課,不要一次取過量的食物,要照顧到還沒有吃到的人。
●進餐時有人同你講話,要咽下食物再回答,如果正在下咽,可用肢體語言幫助表達,或是適當的用手遮一下嘴巴,這樣別人就看不見你嘴里的殘渣。談話時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著刀叉在空中搖晃。
●傳遞面包,要把整個裝面包的小籃遞上去,而不是一塊面包。吃面包時,別用手拿一個面包直接咬,禮貌的方式是用手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后逐塊在口中細嚼。
●當處理放進嘴里的東西時,原則是用什么方式放入嘴的,也用同樣的方式拿出來,如果食物是用叉子送到嘴邊,并只嘗了一小口,那可以把剩下的食物叉回到自己的盤里,如果食物已被咀嚼過,又想丟棄,那就要把它吐到餐巾里。
●飯桌上最好不要用手機講話或收發短信,會打擾到其他人。也不要把iPad拿到桌子上,這樣不可能專注地和別人說話。讓孩子懂得用餐時間是社交場合,把自己的臉一頭扎進游戲里,不能算作是社交。
●用餐時孩子能夠享受到一家人吃飯的樂趣,還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鼓勵孩子通過輪流傾聽和輪流發言的方式來參與餐桌上的對話,用輪流的方式是給其他人有說話的機會。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