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擇校為何如此之“熱”?
來源:京華時報 2011-11-29 09:48:59
200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貫徹了教育公平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精神,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但學校均衡發展談何容易。校際之間的差距存在,小升初擇校熱潮就不會消退。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的中學,為之后上好大學打好基礎。
這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像——小升初擇校熱。相關部門想了很多試圖解決小升初擇校熱的方法,比如:下放高中入學指標、取消重點班重點校、縮小城鄉差距等舉措。但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呢?
一、取消重點班、重點校
綱要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
相關人員表示,雖然綱要里明確表示要取消“重點班”、“重點校”,“但是由于長期的觀念,老百姓心中對好學校的認定,不是一個命令就能取消的。”所以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弱化名校概念還需要一個過程。
二、“示范性高中指標到校”政策
積極探索“示范性高中指標到校”政策,通過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額下放到所有初中,使在任何初中上學的學生都有可能通過努力升入示范性高中。
比如盤錦市將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標100%分配到每一所初中,并實行“陽光分班”,從辦學條件、教師配備、學生入學三方面做到一視同仁,創造了20多年從未收過擇校費的奇跡。
三、禁止競賽與升學掛鉤
綱要各種考試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
解讀去年熱議的“奧數風波”就是典型的學科競賽與小升初掛鉤的現象。專家解釋,這一條并不是因為“奧數風波”才寫上綱要,而是很早就有這樣的規定,是政策的重申,這也說明落實的困難之大。
四、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傾斜
綱要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等方面向農村傾斜。率先在縣(區)域內實現城鄉均衡發展,逐步在更大范圍內推進。
努力縮小區域差距,鼓勵發達地區支援欠發達地區。
2006年以來實施的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到2009年為止已經吸引了65929名教師扎根農村,覆蓋22個省區的880多個縣、1.5萬多所農村學校,為當地農村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