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名校長出國“學習”的可行性分析
來源:奧數網整理 2010-03-08 09:34:23
正方觀點:彭輝
把中小學校長出國與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減負、快樂學習等目標連接起來,的確具有很強的“正確性”,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自然也需要博采天下之長為我所用,這是毫無疑問的。教育部組織上萬名校長去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經驗的舉措,多少都有“師夷長技以自強”的良苦用心。這是需要肯定的。在當前的現實之下,外國人“走進來”,中國人“走出去”,可以“互通有無”,取長補短。
必須承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教育上還存在不小的差距,要縮小這種差距,就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借鑒他們的先進經驗。這不單是對打造素質教育有益,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選派校長出國培訓,既可以開闊眼界,也能增進對外國教育的實地了解,簡直就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從這個角度說,莫說是選派上萬名,就是十萬也是可以的,只要能夠“學有所成”,只要能夠達到預期目標,只要中國的教育因為有了校長們的“學習”而盡快達到與發達國家不相上下的水平,上萬或十萬、百萬,都不應該成其為一個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派校長出國培訓,為什么就不可以低調一點呢?例如,可以先派一百人,待到“學有所成”,直接在國內搞培訓,或者,也可以不遠萬里地從發達國家聘請專家學者來為中國教育的困局“傳道授業解惑”。這樣的想法,相信教育部相關單位也考慮過,甚至“深思熟慮”過,不然,郝副部長也不至于如此簡單地給媒體表態。
至于說這會不會像廣州海事法院去非洲大沙漠“考察海洋”的經典案例一樣,成為一種變相福利,或者說沒有考察學習,只有觀光,似乎也是不用擔心的。要知道,我國的教育經費目前還沒有達到GDP的4%,民族的振興、社會的進步、國民素質的提高、國家的現代化、人的全面發展等各個方面,對于教育的期待是如此之高,迫切要求教育主管部門作出“絕地反擊”。選派上萬名校長的行動,如何監管,如何達到預期效果,相信都有周詳的計劃。既然如此,為什么就不能多選派些人呢?即便選派的都是校長,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在這個日益開放的社會,我們不能刻舟求劍、夜郎自大、剛愎自用、畫地為牢、兩耳不聞傳外事,我們需要“走出去”,至于“走出去”之后,我們完全可以以觀后效。
反方觀點:張培元(鄭州工會干部)
恕我孤陋寡聞,不知道素質教育、快樂學習以及減負,居然需要到國外去學習。更應為人大代表們“被尷尬”一次:從今年開始組織萬名中小學校校長出國培訓,其規模之巨、花錢之多、在國內外影響之大,足以創造紀錄。然而這么大的一件事情,卻是郝副部長于“偶然”之間無意透露出來的,這到底是誰的決策,其決策過程和決策依據何在?
師資培訓是提升教育品質的重要途徑,校長培訓是師資培訓的重要內容,公眾對此理應予以支持。但換個角度來看,大把大把地花錢,組織萬名中小學校校長浩浩蕩蕩地到歐美發達國家“學習培訓”,其必要性、可行性,卻不能不讓人憂慮。因為所有培訓費都來自公共財政,按照時下各地官員在美國短訓的成本標準(時間三周、培訓費用20萬元人民幣),萬名校長估計需要支付40億元培訓費。一項宏大的計劃,一筆海量的支出,根本不經公眾討論、人大審核,僅憑教育部幾個官員拍拍腦袋就悄悄出爐了,怎不叫人吃驚。
天上掉下個“萬名校長出國計劃”,其內容卻根本禁不起推敲,顯得十分弱智。且不說在互聯網及遠程教育十分發達的現在,足不出戶即可共享教育資源。單是學習素質教育、減負還要漂洋過海到“西天取經”,真是一個讓人噴飯的笑話。孔子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教育家,卻為全世界所景仰,其教育理念至今仍不落后。夏丏尊、葉圣陶、霍懋征等近當代教育家,其理論也不是到國外“修”來的。相反,近年中國教育領域弊病叢生,應試教育尾大不掉,上學難上學貴現象愈演愈烈,教育腐敗重拳難治,問題的癥結還在于教育者自身。用霍懋征的話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于中小學校校長和各級教育官員來說,他們最缺的不是出國學習,而是愛與責任。
陽光政府更需晾曬權力,且慢啟動“萬名校長出國計劃”,趁著兩會正在召開,教育部應把這份計劃的可行性報告提交全國人大,就計劃實施、預期效果、成本核算、資金來源及花錢監督等等內容,列出一張詳細清單來,把決定權交給真正的最高權力平臺,聽聽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到底有什么意見。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