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邊界巡邏:“神秘之峰”歷險記
來源:《解放軍報》 文章作者:姜興華、班曉 2009-07-14 14:38:43
叢林行軍帶根竹(木)棍,既可打草驚蛇,又可當拐杖使用
叢林行軍喝開水,驅寒又衛生
叢林中毒蚊蟲肆虐,一旦被叮咬,瞬間即紅腫
海拔3074米的云南金平縣境內的西隆山,是中越陸地邊界線上最高的一座山峰。2008年底,隨著中越陸地邊界勘界立碑工作結束,西隆山上佇立起了第42號界碑。前不久,云南邊防某團一個小分隊歷經4天4夜挑戰生命極限,終于完成了勘界立碑后的第一次巡邏。請看本報記者發回的親歷報道——
“出發時穿的第一雙膠鞋有誰的沒壞?”
“沒有!”
“誰的水壺里還有半壺水嗎?”
“沒有!”
“防毒蛇蟲的‘季德勝’能保障3人一板嗎?”
“不能!”
巡邏已經進入第3天,密林深處中的西隆山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帶隊的某邊防團團長周虎山聽到一連串的回答后不由得眉頭緊鎖。
這是中越陸地勘界結束后首次前往中越邊境42號界碑巡邏的某邊防團巡邏隊。目前已人均穿壞一雙膠鞋,所攜帶的部分食品、藥品在涉河時被沖走,飲用水也已基本耗盡。周團長著急的不光是眼下“彈盡糧絕”,更著急的是前方不知潛藏著多少殺機。
當地縣志稱:“西隆山自然保護區地勢險峻,氣候多變,野獸出沒,毒蛇蟲肆虐。除上世紀50年代中蘇聯合科考隊、90年代中越聯合堪界隊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考察隊等登頂外,當地也只有幾名老鄉在上述活動中當向導登過頂。”由于登頂的人少,加之10余年前一名上山考察的鄉干部因誤食有毒植物身亡,使西隆山披上了神秘的面紗,當地人談西隆山色變。
“不論付出多大代價,也要征服死亡叢林!”團政委陳太文扯著嗓子發出動員令后,隊伍又向前挺進……
攀絕壁:團長險些墜下懸崖
“抓住竹竿!”一聲大喊在山谷間回蕩。
中午時分在攀越一處絕壁時,周團長抓住繩子向上挪,為避讓一塊落石,身體突然失去重心,在懸崖上蕩起了“秋千”。三級士官和文軍連忙伸下一根竹竿,并大聲提醒團長。
周團長蕩了七八下“秋千”后,終于抓住了“救命竿”!
剛才的冒險是不得已的行動。擋在我們前面的懸崖高約10余米,像刀削斧劈一般。如果繞開懸崖,至少要多行軍2個小時。無奈,周團長決定借助繩索攀上懸崖……
官兵們看看周團長面不改色,也把繩索一端系在腰部,借助巖藤,踏著巖縫,一個接一個猿猴似的攀到壁頂。
剛登頂,一條不到一尺寬的小徑似一條飄帶又擺在我們面前:右邊是峭壁,左邊是深淵,腳下仿佛在隨著流動的霧氣搖晃。
記者學著官兵們,緊貼峭壁,倆人一根背包帶,一人系一頭系在腰間,互相照應著向前挪,腿下有些發軟……
慢慢地,記者的恐懼感消失了,戰士們步子也輕快多了。險惡環境的強烈刺激,使身體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心理承受能力也大大增強了。鉆“樹洞”:與毒蛇蟲共舞
“毒蛇!”記者剛鉆過一個樹洞,就被一條頭呈三角形狀的蛇擋住了去路。盡管記者多次經歷過類似場面,但看著它張著血口、吐著毒芯的“面容”,下意識地叫起來。
“別動!”身后的陳政委連忙將一把雄黃灑在記者腳前,與記者“對峙”的蛇,“嗖”地溜走了。
陳政委說,云南邊防氣候濕熱,冬天也會見到蛇,尤以竹葉青、眼鏡蛇最多。防蛇最好是先“以靜制靜”,再用雄黃、硫磺等化學藥物來驅趕,也可用煙熏。
我們穿越的是一條長約5公路的箐溝。溝里橫七豎八的架著枯樹,大家不得不鉆枯樹“搭建”的“樹洞”。但只要稍碰動雜草和樹枝,蚊子、毒蟲就“嗡嗡”撲來。提著嗓子眼與“毒蛇蟲共舞”近兩個小時,我們才有驚無險地走過箐溝,但是幾乎所有人身上,都留下了長腳蚊和蛘蟲叮咬留下的大包與紅斑。
濃霧中穿密林:向導也找不到行軍的路
這一帶因地勢復雜,加之地下礦床的影響,連指北針都失靈。“這一帶,還是好多年前打獵時來過,現在記不清了。”下午4時左右,一場山霧襲來,小分隊在經過半小時行軍后又回到了原地,一時間連向導李興海也辨不清方向。
大家商議后決定按原先判定的方位沿山頭方向走。“走山不走溝,走縱不走橫”,是熱帶山岳叢林地行軍防止迷路的一個方法。然而走了兩個多小時后,小分隊又一次迷失了方向。周團長和副團長周世紀開始在巖石上的青苔和大樹的枝葉上作起了“文章”。
“北方在我們剛才行軍線路的右上側。”周團長指著一塊大石一側的大片青苔說:“青苔喜歡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生長,這邊兒應該是北方。”周副團長指著一棵大樹接上話茬:“獨立大樹,通常是南面枝葉茂密,樹皮光滑。團長的分析沒錯!”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急行軍,小分隊最終趕到了宿營地。
夜宿尖石坡:睡覺打樁“定位”
夜幕降臨了,大家按照分工選址搭帳篷。
然而,在一公里的范圍勘查了半天,只找到一個沒有大樹的尖石坡地。官兵們只能“因地制宜”了……
帳篷搭建得非常順利,一座座簡易帳篷很快拔地而起,可官兵們睡在斜坡上總是不斷地向下滑。大家只得砍來樹枝在腳蹬的地方打起樁來。睡在記者隔壁的朱蕭,在腳蹬的地方打了6根樁。記者也學著他們在腳蹬的地方打了兩根,腰間左右也各打了兩根,身體倒是固定住了,但半夜醒來卻感覺腳底十分疼痛。早晨起床后,記者看到每個帳篷里都打了樁,大小不一,長短不齊。周團長腳下打了6根樁,半夜把手槍墊在臀部下,才湊合著睡到天亮。
為看一眼界碑:兩名隊員抗干渴嚼樹葉中毒
第4天上午,小分隊開始了最艱難的沖刺——向西隆山頂峰攀登。沒走多久,官兵都已口干舌燥。干渴的陰影,從昨天就一直籠罩著小分隊。兩名隊員實在忍受不了干渴,隨意摘了幾片樹葉就嚼起來潤喉。不料,才走出幾百米,他倆就感到惡心、頭暈。軍醫連忙讓他倆用手指輕搔喉嚨,將有毒物吐了出來。幸好只是輕微中毒,倆人休息一會就緩過來了。
“終于登頂了!”13時,小分隊終于登上了西隆山頂峰。盡管地圖上僅有兩公里,可小分隊沿著山脊卻走了十幾公里,花了5個多小時。
檢查國境線走向、測量方位、坐標,標記海拔,合影留念……官兵們按照分工緊張有序地做著每一項工作。20分鐘后,小分隊按計劃向兩公里處的42號界碑行軍。
“界碑!”14時許,小分隊到達了第42號界碑。只見一塊長方形的界碑傲然聳立在官兵們面前。“中國”兩個紅色大字,在陽光下格外耀眼。
官兵們把落在界碑我方一側的樹葉輕輕撿走。連長吳真還默默地把擋住界碑陽光的樹枝一一清除掉。“終于看到你了!”他對記者說這番話時,眼圈微微發紅……
過“響水河”:大塌方與小分隊擦身而過
15時,小分隊巡查完42號界碑后,順著一條名為“響水河”的箐溝下山。
突然間,隊伍停下了。原來,一個多小時,這里剛下過一場暴雨,引發了泥石流,滑下來的石頭、泥塊在箐溝里形成了一個小堰塞湖。
“響水河”兩側的山坡上吸飽了雨水的土石早已疏松了,只要稍加一點重量,就能滑落下來。“現在只能往前沖了!”周團長判明情況后迅速命令,“我殿后,周副團長在前面帶路,加速前進!”
10多分鐘后,小分隊終于走過了那段充滿殺機的山坡。就在大家剛要停下來喘口氣時,只聽到“轟隆隆”一聲巨響,剛才經過的地方,一塊巨石從山上落下,引來潮水般的泥石流。頃刻間,塌方就將河溝堵了個嚴嚴實實……后記
第5日零時50分,小分隊走出了死亡叢林。
“我們終于征服了神秘的西隆山!”官兵們高呼著緊緊擁抱在一塊。
勇士凱旋歸來!4天4夜,官兵們一次次笑傲死神,把忠誠寫在了界碑上!寫在了巍巍邊防線上!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