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不應關在校門外
來源:北京晨報 文章作者:羅德宏 2005-04-18 11:49:49
編前:“面對國家發展和世界競爭的嚴峻局勢,我們迫切需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超常人才。”
―――曾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老師賀淑曼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層次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實現“小康”的最大障礙,如何正視這一問題,學習了解國外一些學校培養超常人才的先進經驗,是我們編發這組新華社稿件的初衷,我們希望在我們的周圍出現更多的建設國家的超常人才,尤其是我們正在開發建設的西部。
英國
注重普及和實用
英國每一所學校都要確定超常生名單,制定超常生培養的計劃和政策。全國語文和數學戰略局鼓勵學校為學習成績在前5%至10%的學生提供特別的教學計劃。
為保證英國超常生的培養能達到世界最高水平,英國教育和技能部根據世界上多個國家最優秀兒童的智力水平,設立了9歲、13歲和18歲三個等級的“超常生國際水平測試”。家長和學校可以隨時為學生報名,申請參加此類考試。只有通過這種考試,超常生才可能有機會享受教育和技能部提供的一些課外學習和輔導活動。
英國培養超常人才一直本著“實用”的態度,各個學校早已擯棄了以測量智商來判斷學生才能的做法。教育和技能部明確提出,對超常生的培養絕非是對“天才和專才”的培養,而是如何使“天才和專才”成為創造性的人才。
新加坡
實行分流制
新加坡建立了適合本國國情的“分流”教育制度。為一種金字塔式的精英教育模式,即在基礎教育的過程中進行多次分流,不斷選拔。
新加坡學生要經歷小學4年級結束、小學6年級畢業和初中畢業時的3次分流,而這3次分流基本上決定了一名學生今后的發展方向。
在小學4年級會考后的首次分流中,按照成績(主要是英語成績),約20%的學生進入EM1班(英語母語1班),70%進入2班,10%進入3班。每年考試后可根據成績再次進行調整。小學6年級畢業時的第二次分流根據英語、科學與數學等科目會考的總成績,使學生按排名進入不同的中學。大約10%的優等生接受特別課程教育,50%接受快捷課程教育,其余40%則學習普通課程。
初中畢業以后,新加坡學生有初級學院、理工學院及工藝教育學院3類學校可供選擇。其中,約25%的初中生能夠進入初級學院,為升入大學做準備;39%的學生進入3年制的理工學院,重點學習理工課程,為升學就業做兩手準備;約21%的學生進入工藝教育學院,為畢業后就業做準備。另外有約15%的學生出國或作出其他選擇。
超常人才教育
五大新理念
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某女生因“偷信”被校方開除。以培訓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參賽選手為初衷的“奧數班”因過多染上功利化色彩,在一些省市被紛紛叫停。這些教育模式,再度受到人們質疑。
中國人才研究會超常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賀淑曼教授坦言,一些事例表明,不少人對超常教育還存在著偏見,在實踐中也出現了扭曲和變形。她認為,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必須整治,但不能因此因噎廢食,應該辯證地看待超常人才教育和普及義務教育的關系。
她說,“現有超常人才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把愛因斯坦、愛迪生式的學生關在了大門之外,偏誤出在忽略了人才成長的系統工程等。”同時認為,在超常人才教育問題上應該實施新的理念。
理念之一:超常人才教育是對智力中等以上學生開發潛能的高學力教育。”
理念之二:超常人才教育是一項從“搖籃”教育到社會用人機制的系統工程。
理念之三:超常人才教育與普通教育沒有矛盾。。超常人才教育立足于因材施教、多樣性的課程和個別化教學,有利于發現并開發學生潛能。
理念之四:超常人才教育的評估要分階段進行。在潛超常人才的教育階段,不能把“神童”及“超常兒童”等同于超常人才,二者不是必然關系。當學生走上社會后,要根據適應性、創新性及能力業績等考核其是否為超常人才。
理念之五:超常人才教育屬于特殊教育范疇,需要有特殊的制度為特殊的人才服務。對“異類”人才要有包容性,“不以分數論英雄”,為一些奇才、怪才、偏才等發展打開綠燈。
印度
設"天才兒童學校"
印度“天才兒童學校”從6年級到12年級共設有7個年級,每個年級2個班,每班不超過40名學生。這些學生主要是農村兒童。
“天才兒童學校”多數建在城鄉結合部,清一色的兩層樓,建筑風格和格局全國統一,統一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學生一切費用都由中央政府負擔。學生能獲得較高的3種語言能力,即英語、印地語和當地語言,他們在11年級和12年級時,能夠在英語和印地語之間毫無困難地自由轉換,已經基本上了解了大學課程的內容。學校還向學生傳授價值理念,著重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冒險活動,加強體能訓練。
為保證教學質量,天才學校對學生的選拔十分嚴格。每年2月份在印度全國統一進行2小時的考試。考試內容分為3部分,心理能力測試占60%,語言占20%,數學占20%。錄取的學生中,75%以上必須是農村兒童,其余25%為城市兒童。33%為女孩,3%為殘疾兒童。
美加州
發掘學生的多樣才能
1961年,加州實施了第一個“少數智力天才”教育計劃。“天才教育”的發展方向是:從與社會隔絕的“精英教育”轉向植根社會,從重視學生單方面的才能轉向多種能力均衡發展,從只重視學習轉向重視天才學生的“社會和情感需求”。
加州法案提出,小學“天才教育”課程不能超出常規學時;學區管理委員會“應該重視天才學生的社會和情感需求”;學區應該允許天才學生“跳”到任何他們適合的年級學習;學區可以使用“天才教育”經費讓天才學生旅行學習,這樣可以豐富他們的校外生活經歷;還提倡“歷史-社會科學框架計劃”,讓天才學生接受較深的歷史和社會科學知識。
加州的“學徒計劃”,是讓學生在暑期集中用2周時間,與機器人學、空氣動力學、地球科學和新聞學等領域的專家一起工作,此后他們還可以經常接受這些專家的指導;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為3歲到13歲兒童提供的“自然探險計劃”,是讓學生們用一周時間探索自然界的不同地貌、生物和人類社會的不同文化。
只要我活一天
學校門就要開一天
王建林是革命老區甘肅省會寧縣漢家岔鄉常山小學教學點的一名代課教師,1988年他被聘為常山教學點的代課教師,工資從最初的45元漲到75元、85元、120元,到現在的200元,17年來他一直堅守在中國農村最小的教學單位。圖為王建林在給學生上課。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