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罰錢教育”,小心別錯上加錯
來源:紅網 文章作者:. 2010-03-24 15:18:10
無論是遲到還是在教室內吃零食,或者沒按照規定佩戴胸牌……宿遷高等師范學校對這些“常規檢查”都要進行扣分,一些班級根據扣分標準對違規的學生進行處罰,每次罰款15—45元不等。這樣的罰款規定,讓許多學生感到不滿。該校領導在得知情況后表示,將對這種罰款現象進行調查,保證類似事情不再發生。(3月23日揚子晚報)
無獨有偶,據《重慶晚報》報道,重慶市永川區板橋鎮中學的學生反映,老師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規定如果學生違紀被扣1分則要被罰款1元。
通過罰款來懲戒犯了錯的學生,這種行為是否發生于其他學校暫且不知,因為新聞所報道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既然“罰款”操作起來簡單易行,能為班級“創收”,又能告訴學生“犯錯就是丟錢”的道理,在經濟社會,這樣的好事,其普及程度可想而知。
暫且不論學校和老師是否有對學生罰款的權利,學校乃教書育人之地,這種行為果真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嗎?我看未必。
學校和老師以錢作為懲罰的工具,給日漸式微的德育的又是重大一擊。應試教育下,學生為了考試,把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很多學校,已是在犧牲德育的情況下來發展教育,為此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其中重要一項就是德育。道德上的教育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注重學生的一言一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正因為德育起效時間長,加之應試的壓力,許多老師便不看重甚至放棄這種教育方法,轉而尋求其他起效更快的方法,“罰錢”就是他們青睞的一種。
錯誤,只有打心眼里認識到錯之所在,再付之于行動才是最有效的改正,日后才能避免再犯。德育的作用就在于此,不是速成,卻長久有效。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一個有道德的公民,是教育的首要目的。老師為了省事,不注意從道德上教育學生,最終只能宣告失敗。
對學生而言,犯錯罰錢極有可能變成一種錯誤的金錢觀,讓學生養成“金錢萬能”、“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極端思維,犯錯時,以為靠金錢就能消除影響,卻不以改正自身行為,反省為要務。如此下去,豈不是影響了祖國的下一代?
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更可怕的是以錯改錯,結果錯上加錯。罰錢教育反襯了德育之缺失,也給學校的德育敲了一記警鐘。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