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彩多于質疑 京劇進校園,受益的不僅僅是京劇
來源: 2008-02-28 09:54:02
此消息一出,在社會上引來了方方面面的聲音。而種種爭議的背后,則是人們對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
喝彩多于質疑
“京劇進課堂,太好了!我若干年前的呼吁終于變成現實了。”我省年過六旬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黃孝慈興奮地說:“京劇是國粹,是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每一部折子戲或整本戲,都代表著一段歷史,蘊含著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讓孩子們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再合適不過了。”
省戲劇家協會秘書長楊麗娟與黃孝慈一樣高興:“這一行動非常好!這是在培養京劇的有生力量。京劇進課堂,不是培養專業演員,孩子們不一定要會唱,而是讓他們熟悉京劇、了解京劇,學會欣賞京劇。我們的孩子,不能只知道周杰倫,而不知道梅蘭芳,不知道京劇四大名旦。”
喝彩聲多,但爭議也不少。歸結起來,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入選課本的京劇曲目有爭議,二是對只選京劇有異議。央視戲曲節目主持人白燕升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他說,京劇進校園肯定是件好事,但還是要考慮因地制宜。比如說,在上海和浙江,人們肯定愛聽越劇,到了河南就是豫劇,在陜西,秦腔則是主流。你如果非要這些地方推廣京劇,絕大多數中小學生既不懂也不感興趣。如果硬性灌輸,很有可能變成走過場、流于形式。在曲目的選擇上,也要考慮得全面些。白燕升認為,這次選出的15個曲目,絕大多數都是現代戲,有些欠妥。不能簡單地認為,歌詞好理解就能推廣。畢竟,傳統選段中包含的文化底蘊是這些“樣板戲”所不能涵蓋的。
東南大學教授陶思炎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教育部門將京劇引進課堂,總比對優秀傳統文化漠不關心好。這是教育課程的一大改革,應該給予肯定。不過應給地方教育部門選擇的權利,把它與當地鄉土教材聯系起來。如果大家整齊劃一,統統學京劇,就會壓制了其它藝術門類。京劇發展幾百年了,優秀劇目成千上萬,反映的歷史背景上下幾千年,而樣板戲只是特定的一個歷史時段,不能代表京劇的精華。但此次入選曲目過于集中在樣板戲,是有缺陷的。在日本有個叫‘無形文化財’的專家機構,文化決策都經過專家們的集體研究。我建議,入選曲目最好請專家審定。”
家長的擔心是過慮?
如果說,戲劇界和專家們的關注點在京劇本身,而學生家長們考慮的則更加實在。吳女士有個兒子在上小學,她說,自己很關注這件事。如果硬性要求每個孩子都會唱京劇,聽上去有點恐怖。現在的孩子,學習負擔多重啊,書包重得大人背著都有點吃力。為了應付小升初、中考、高考,他們已是精疲力竭。現在再增加課程,肯定加重了負擔。其實,把京劇作為興趣愛好,讓孩子們自選不就行了嗎?吳女士講出了很多家長的心里話。
針對家長的擔心,教育部昨天做出了最新回應:京劇課納入原有音樂課程,不會增加音樂課學時。而且,京劇是考查科目,不是考試科目。目前是推廣,而不是要求。不知道這算不算給家長吃了一顆“定心丸”。
黃孝慈認為家長是過慮了,她說:京劇進校園不僅不會增加負擔,相反,豐富了音樂課的內容,對培養孩子的綜合人文素質又多了一條途徑。而且入選的15段京劇曲目,通俗易唱,不是非常專業的西皮慢板,孩子們會喜歡的。這兩年,我在很多所大學做兼職教授,舉辦京劇講座。每節課都有上百號學生來聽,很多大學生開始不了解,后來都愛上了京劇。
還有一位陳姓家長說出了另外一種擔心:我的孩子倒是很喜歡京劇,但現在的音樂老師大多數不會唱京劇,或者唱得不準確,破壞了京劇本身的魅力,讓孩子們從小接受不正宗的曲目,還不如不學呢。
家長的這一擔心,教育部是否已有對策不得而知。但戲劇界不少專家建議,應集中培訓一批音樂教師,另外學校可外請一批專業演員客串授課,這樣才不會誤人子弟。
為傳統文化振興探路
京劇入選中小學課本,對京劇的保護、傳承與普及都是極好的機會。對此,其它劇種的人有什么想法呢?省昆劇院院長柯軍明確表示:京劇進課堂,說明政府重視傳統文化有了實實在在的行動。得益的不僅是京劇,對其它劇種也是一個推動。我相信試點以后,將為其他樣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提供好的經驗。
其實,京劇進課堂也確實引發了有識之士對如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
黃孝慈說,如今對一些劇種的保護,更多的注重臺上人才的培養,而忽略了臺下觀眾的培育。只有觀眾群擴大了,表演者才能有服務對象。傳統戲劇藝術才能重返青春,實現真正的繁榮。
我省知名文藝評論家汪人元認為:我國有數百種地方戲劇,它們都是區域優秀文化的結晶。為了保護傳承弘揚這些優秀文化,政府有不可推卸的扶持責任。如今,許多傳統文化如戲劇、曲藝都處于困頓狀態,不能靠商人來拯救它們,政府必須出臺一定的措施來加以保護。同時,藝術從業人員要甘于清貧,勇于堅守,在傳統文化傳承中負起主體責任。對于大眾而言,則有傳承保護傳統文化的隱性義務。每個公民對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都應該愛惜宣傳推介。我最欣賞的是青春版《牡丹亭》,它不單純是一個演出活動,而且有研究、創作、出版、講座貫穿其間,變成了一個社會性文化行為,這就喚醒更多的人貼近傳統文化。
令人欣喜的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早在1997年,我省就啟動了“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很多年輕人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